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基础科学研究

  • 基于萨格纳克效应的双回音壁-波导系统中的非互易传输研究

    龚勇勇;安成守;金星日;

    在双回音壁共振器与一维波导耦合的非厄米系统中,利用萨格纳克效应实现了光的可控非互易传输.研究表明:旋转诱导的萨格纳克效应是实现非互易传输的核心机制.通过改变萨格纳克-菲索频移Δ_(FA)的大小可以调节非互易透射带的位置.此外,共振器B旋转产生的萨格纳克-菲索频移Δ_(FB)、波导-共振器间的耦合强度G、共振器间的耦合强度g以及共振器内2种模式间的耦合h_1和h_2可以协同调控光的非互易传输性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可控非互易器件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中由原子相干性诱导的光子阻塞效应

    韩建军;朱爱东;

    为了制备稳定的高纯度单光子源,研究了由原子相干性(光与原子相干耦合)和双光子泵浦场协同诱导的强非传统光子阻塞效应.由于原子相干性和双光子泵浦场的作用,系统存在2条不同的双光子激发路径.数值模拟和解析计算的结果均表明,当这2条双光子激发路径之间发生量子相消干涉时,系统将出现强的非传统光子阻塞效应.该结果可为获得高纯度单光子源提供良好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置信度的OMR识别方法研究

    汪丹丹;杨静;

    针对智能阅卷系统中答题卡识别正确率易受填涂规范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度的光学标记识别(OMR)方法.该方法从填涂黑度、长度、宽度和力度4个方面定义答题卡填涂规范等级,并通过构建置信度函数曲线和设定阈值来优化识别结果.实验表明:在1级、2级和3级填涂规范等级下,答题卡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7.66%、99.05%和98.86%,客观题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9.65%、99.76%和99.54%,且这两项指标均优于传统OMR方法,同时还可增强智能阅卷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因此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2025年02期 v.51;No.158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最小二乘回归与低秩矩阵表示的多视图聚类算法研究

    闫建瑞;

    为提高处理多视图数据的聚类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回归与低秩矩阵表示的多视图聚类算法.该算法利用特征拼接生成联合表示,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实现降噪和特征优化,利用低秩矩阵表示捕获全局数据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该算法在人脸识别数据集、手写数字数据集和文本数据集上的平均聚类精度分别为90.28%、92.67%和90.34%,且显著优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低秩表示多视图聚类算法、谱聚类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视图聚类算法的平均聚类精度.这表明该算法在多视图数据的聚类精度、鲁棒性及通用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优势,可为处理多源异构数据的多视图聚类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5年02期 v.51;No.15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两类图族生成树数目的计算研究

    赵书婷;任胜章;

    利用Cayley递推计数法和Feussner递推法给出了单星粘完全图和双星粘完全图生成树数目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利用上述得到的计算公式不仅可显著降低该图族生成树的计算复杂度,还可为其他图族生成树的计算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强交换超立方体的二部性研究

    马峥;任胜章;

    通过给交换超立方体增加一些边,得到了强交换超立方体EH~*(s,t),并对其顶点集进行二部划分.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了EH~*(s,t)是二部图,并得到一些强交换超立方体的简单性质.研究结果可为强交换超立方体在并行计算、数据中心网络及分布式存储等领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应用科学研究

  • 基于河马优化算法的火箭残骸音爆位置与时间估计模型

    孙佳琳;童厚;阳雄伟;孙文渊;

    为准确预测火箭残骸产生的音爆位置与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河马优化算法(HOA)的多级时空音爆定位模型.通过构建声源与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差方程组建立声源位置与信号传播时间的数学联系,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来初步反演火箭残骸位置与音爆时间.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将经度和纬度波动控制在±0.005°以内,高程估计误差小于30 m,音爆时刻估计误差小于2 s.与传统时空定位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提高火箭残骸音爆时间和位置确定精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为航天安全监测提供良好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红外消光性能研究

    胡乃红;李健;

    采用氧化还原法,通过在混合石墨烯粉末中加入PVA和采用抗坏血酸溶液作为还原剂,制备了一种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显示:该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红外消光性能与烟幕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且红外消光性能显著优于其他墨烯材料;当烟幕质量浓度达到0.9 g/L时,样品的消光系数为0.98 m~2·g~(-1).由此表明,所制备的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红外消光性能.

    2025年02期 v.51;No.15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硼掺杂生物炭电化学传感器对Cd2+、NO2-的检测

    陈伽祺;马通;孟龙月;

    为实现在环境水样中能够快速、低成本且高灵敏地检测Cd~(2+)、NO_2~-,利用废弃的榴莲皮作为碳源,采用硝酸锌活化法和硼元素掺杂法制备出了硼掺杂的生物炭(L-Zn-4-B),并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以此构建了一个用于检测Cd~(2+)与NO_2~-的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显示:检测Cd~(2+)的最佳条件为pH为3.5,沉积电位为-1V,富集时间为240 s,扫描速率为0.06 V/s,Cd~(2+)浓度为1.2×10~(-4) mol/L.检测NO_2~-的最佳条件为pH为7,沉积电位为-1.4 V,富集时间为240 s,扫描速率为0.05 V/s,NO_2~-浓度为2×10~(-3) mol/L.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炭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和在水环境中检测Cd~(2+)、NO_2~-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青黛中滑石粉含量的测定

    宋骆林;林振衡;黄永华;谢海鹤;蒲继雄;

    为准确预测在青黛粉中掺入的滑石粉含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与随机森林回归(RFR)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模型利用THz-TDS技术获取不同质量比的青黛粉与滑石粉混合样品的吸收谱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建立太赫兹吸收谱与混合样品中滑石粉含量的映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预测方法能够对混合样品中的滑石粉含量进行精准预测,因此该方法可用于检测在青黛中掺入的滑石粉含量,并可为其他中药的掺假分析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傅里叶描述子轮廓滤波的茶鲜叶分级特征提取的改进研究

    颜国霖;郑思凡;刘佳运;肖赞茗;

    针对茶叶自动化分级中因轮廓噪声而导致的特征混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描述子轮廓滤波的特征优化方法.首先利用傅里叶描述子滤除高频噪声,以此突出茶鲜叶不同品质轮廓的本质拓扑结构特征和压缩次要特征;其次在Hu矩、Zernike矩的KNN分类器上和传统深度学习模型(YOLOv5-s、YOLOX-tiny)上对轮廓滤波前后的特征提取性能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涵盖不同季节、海拔、光照、土质、施肥、树龄等3 600个茶鲜叶样本数据集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轮廓平滑可显著提升特征区分性,其中Hu矩和Zernike矩的类间散度分别提高了37%和21%,类内散度分别降低了2.5%和11.9%.YOLOv5-s和YOLOX-tiny类间散度分别提高了37.9%和28.0%,类内散度分别降低了16.8%和14.4%.KNN、YOLOv5-s和YOLOX-tiny 3种模型的平均分类精度分别提升了9.38%、4.25%、4.00%,YOLOv5-s和YOLOX-tiny的训练效率分别提升了7.7%和9.2%,正向推理时间分别降低6.7%和8.3%,收敛需要的训练周期平均减少25轮次.上述表明,基于傅里叶描述子的轮廓滤波可显著提高模型特征提取的判别力与模型识别的准确率,以及提高模型训练效率与收敛速度,因此该方法可为茶叶的自动化分级技术的图像识别特征优化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融合面部识别与PLDA技术的大学生自闭症智能检测研究

    黄先伟;

    针对现有大学生自闭症检测方法存在的误检率和漏检率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面部识别与PLDA技术的大学生自闭症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自闭症的典型行为特征,设定大学生自闭症检测标准;然后通过智能采集大学生面部图像数据,以及在面部识别与PLDA技术的支持下,完成面部图像特征的提取、降维与融合;最后通过与设定标准特征进行匹配,得出大学生自闭症的智能检测结果.性能测试实验表明,该方法的误检率和漏检率分别为0.04%和0.08%,均低于现有的低秩表示判别域适应检测方法和I3D-CNN检测方法.因此,该方法可应用于大学生自闭症的检测中.

    2025年02期 v.51;No.158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钢纤维撒布层数对SRHSR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

    彭志鑫;裴长春;

    为研究钢纤维撒布层数对型钢高强再生混凝土(SRHSRC)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制备了6组SRHSRC梁,并通过改变纤维的撒布层数(0~5层)探究了不同钢纤维撒布层数下各试件的破坏形态、特征点荷载和耗能规律,同时对试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梁的破坏形态相似,均可分为弹性、开裂、屈服和破坏4个阶段;随着纤维撒布层数的增加,SRHSRC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有所提高,其中对开裂荷载的影响最为明显;当纤维层数≥4时,耗能能力显著提高(提高范围为56.14%~67.37%);对钢骨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后,计算承载力的误差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层布式钢纤维型钢结构构件的设计及其后续工程应用提供良好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不同加载速率下SCFCB-珊瑚混凝土的黏结性能研究

    时天歌;安邦国;

    为了探究不同加载速率下钢-碳纤维连续复合筋(SCFCB)与珊瑚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对15个SCFCB-珊瑚混凝土试件进行中心拉拔试验,并分析了加载速率、SCFCB直径、黏结长度等因素对破坏形态、黏结强度、筋材滑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SCFCB-珊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得到显著提高,且试件发生劈裂破坏时的黏结强度也显著增加;在相同加载速率下,随着黏结长度和筋材直径的增加,SCFCB-珊瑚混凝土破坏时其极限荷载和自由端滑移量也随之增大,但黏结强度有所降低.研究结果可为SCFCB-珊瑚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根系加筋作用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高文涛;石志科;孙冰;江俊设;

    为了探究植物根系加筋作用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植物根系,采用数据模拟技术对其加筋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边坡几何形态(包括高度和坡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加筋作用能明显提高边坡稳定性,且乔木根系的效果明显大于灌木和草本根系.当坡度恒定时,根系边坡安全系数的相对增量值存在一个阈值,满足此阈值条件的坡高,其植物根系加筋作用具有最佳的固坡效果;当边坡高度恒定时,根系边坡的安全系数随坡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趋势.

    2025年02期 v.51;No.158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加固改良后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研究

    朱合毅;陈飞;何慧;钱逸潇;

    为提高离子型稀土矿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采用直剪试验方法研究了木质素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对改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木质素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均可提高改良土的抗剪强度.木质素纤维掺量为1.5%时,改良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比素土分别提高了94.2%和9.3%;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为2.0%时,改良土的黏聚力比素土提高了192.3%,但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当木质素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分别以1.5%和2.0%掺入时,改良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比素土分别提高了234%和19.2%,协同增强效果明显.上述结果表明,木质素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可有效改善离子型稀土矿的粉质黏土的抗剪性能.该结果可为矿山浸矿场地的土壤加固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改性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李晓芳;蔡海兵;陈子静;李雨城;

    为提高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其工程应用潜力,以两淮地区煤矸石为试验对象,采用水泥外掺硅灰的裹浆工艺法研究了不同水胶比和浸水时间下的煤矸石混凝土抗压强度,并采用SEM分析了最优组和对照组的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硅灰浆液改性煤矸石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微观分析发现,改性后的煤矸石混凝土比普通煤矸石质地更加均匀密实,且骨料强度更高,界面过渡区的裂缝宽度也有所减少.研究结果可为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相如;赵云;

    为提高黏性土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利用ABAQUS软件构建了一个关于盾构施工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影响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土体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通过与现有的试验模型和理论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算例结果表明: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加,极限支护力呈缓慢降低趋势;弹性模量决定了土体弹性阶段的变化趋势.随着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加,极限支护力呈快速降低趋势;内摩擦角与黏聚力决定了土体塑性阶段的变化情况.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为黏聚力>弹性模量>内摩擦角>泊松比.研究结果可为黏性土层中盾构掘进的参数优化及失稳风险预控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被动式下肢助行外骨骼的设计及其仿真与实验研究

    张翼;周旭;刘薛韬;朱飞飞;

    为辅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行走,基于人体步态周期,设计了一种被动式下肢助行外骨骼.该外骨骼结合髋、膝关节运动特性,通过串联压缩弹簧为髋关节和膝关节提供助力和缓冲.采用SolidWorks对下肢助行外骨骼结构进行了设计,并通过Adams仿真分析验证了外骨骼结构的合理性及助力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外骨骼与人体协同良好,关节力矩与质心变化符合预期.对穿戴外骨骼前后的肌电信号进行检测表明,外骨骼能有效降低肌肉负担.上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外骨骼结构合理,可有效助力人体行走.

    2025年02期 v.51;No.158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Meta分析的亚洲人群肌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研究

    靳耀升;赵朝阳;郭娟娟;

    为了系统评价亚洲地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了相关研究数据.利用Stata 14.0软件对osteosarcopenia(OS)的患病率进行了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亚洲人群OS的总体患病率为15%(95%CI:12%~18%),其中女性的患病率(19%)高于男性(12%),70~79岁年龄组的患病率(18%)高于60~69岁年龄组(12%),日本的患病率(17%)高于伊朗(14%)、中国(13%)、韩国(11%)和新加坡(7%);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检出率(18%)高于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11%),以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为诊断标准检测出的OS患病率最高(17%).研究结果可为亚洲地区建立统一的OS诊断标准和OS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提供循证依据.

    2025年02期 v.51;No.158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广西地区28株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的分子特征及其耐药分析

    蔡崇志;黄维;韦恩绵;黄英花;李海群;韦志炜;

    为了分析广西地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SDSE)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分子特征,收集了2017 2023年广西两所医院患者的SDSE感染菌株,并经质谱鉴定后进行了药敏试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emm基因型和MLST分型,并使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了遗传树.研究结果表明:28株SDSE主要分离自伤口分泌物(75.0%)和血液(17.86%),从中共检出13种emm型(主要分型为STG245.0,占25.00%)和13种ST型(主要分型为ST127,占25.00%).28株SDSE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率为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5.00%、64.28%、60.71%,其主要耐药基因为ermB (42.86%)和tet (M)(57.14%).上述表明β-内酰胺类药物为治疗SDSE感染的首选药物,SDSE在广西地区具有分子多样性和区域特征.

    2025年02期 v.51;No.158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无陪护医院住院患者辅助检查流程的优化研究

    张慧;于卫红;许莹;廉军孝;宋国敏;

    为缩短无陪护医院住院患者的辅助检查时间,提高诊治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以天津市某三甲医院2022年12月2024年1月无陪护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六西格玛DMAIC改进模型的5个阶段对辅助检查流程进行了优化,并制定了改进方案.研究显示,应用六西格玛DMAIC改进模型优化辅助检查流程后,住院患者的辅助检查时长((160.00±0.56) min)比改进前缩短了100 min (P <0.05).这表明,六西格玛DMAIC改进模型能够有效优化无陪护医院住院患者辅助检查流程,提高陪检效率.

    2025年02期 v.51;No.158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协同创新中介效应下的两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

    林昭永;

    基于2003—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产业融合-协同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产业融合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和产业融合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显著;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协同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中介效应优于直接效应.基于上述结果,对我国两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鼓励两业融合发展,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束缚,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两业融合的支撑作用等,以此推动两业融合,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v.51;No.158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协同进化微粒群的云计算模型任务调度策略研究

    陈懋;

    为了提升云计算模型的任务调度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进化微粒群的云计算模型任务调度策略.首先,将云计算模型的任务调度抽象成最优解问题;然后,将一个逻辑完整的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最后,通过协同进化机制引导粒子变异,使其逐步趋向最优解.利用Cloudsim平台对该策略进行仿真实验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云计算模型的任务处理时间和任务调度成本,并能有效平衡系统负载,且该策略在这些性能方面显著优于传统微粒群算法和优化后的微粒群算法.研究结果可为云计算环境中的大规模任务调度场景的构建和分析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

    胡婷婷;李金洋;李静;刘文苹;孟祥松;

    为了更加客观、科学、公平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亳州学院中药学院2018级中药学专业的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成绩进行了综合评分和排名.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不同课程上的学习能力,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优势与不足,进而可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良好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育教学研究

  • OBE理念与BOPPPS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温鲜;霍海峰;

    为了提升概率统计课程教学质量,探讨了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和BOPPPS教学模式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即通过引入OBE理念构建了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6个环节的BOPPPS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也可为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该模式也可为其他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OBE理念的嵌入式“口袋实验室”的教学实践

    范梦怡;黄淑燕;黄幼萍;陈冬英;

    为提高嵌入式实验教学质量,基于OBE理念提出了一种小型化和易携带、易扩展的嵌入式“口袋实验室”设计方案.该方案遵循“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指导思想,并结合“课赛一体化”构建了一个渐进式、多层次的教学平台.教学实践显示,实施“口袋实验室”方案后,学生的项目完成率达到97.5%,比实施方案前提高了23.1%,且与实施方案前相比,学生在电子类竞赛中获得的国家级奖项和省级一等奖的数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在嵌入式实验教学中,采用“口袋实验室”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电子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良好参考.

    2025年02期 v.51;No.158 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材料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与实践——以Fe3O4/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分析为例

    戴鹏;蒋童童;

    为了改善材料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以Fe_3O_4/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分析为例,探讨了材料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与实践.在实验课程中,将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实验,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表征实验,以及矢量网络分析仪性能分析实验5个常规实验项目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科研驱动式的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研究表明,该实验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高校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2025年02期 v.51;No.158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医科背景下法医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以山东警察学院法医学课程为例

    房娟;

    为提高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分析传统法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山东警察学院法医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新医科背景下的法医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改革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持续完善“教、学、研、练、战”培养模式,优化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创新“案例式教学+混合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融合式教学方法,以及强化过程性评价等.教学实践表明,该改革创新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因此,该方法可为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良好借鉴.

    2025年02期 v.51;No.158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